在算法合规实践中,不少企业会遇到一个实际问题:同一套算法既用在 APP 上,又部署在网页端,这种情况能合并备案吗?结合现行法规要求和实操经验,答案是 “可以,但有前提”。关键在于把握 “技术同源” 与 “平台差异” 的平衡,既满足监管要求,又提高备案效率。
现行法规对算法备案的界定,是以 “服务类型” 为核心,而非看载体是 APP 还是网页。因此,跨平台算法要合并备案,需满足三个核心条件:
主体必须统一
备案主体得是算法的实际运营方,且 APP 与网页的运营主体要完全一致。比如某电商平台的商品推荐算法,无论在其官方 APP 还是 PC 网页上运行,只要都是该电商公司直接运营,用户协议、隐私政策的主体也统一,就符合主体要求。如果存在子公司代运营等情况,需额外提供关联关系证明和责任划分承诺书,明确主备案方的责任。
算法得是 “同一套”
APP 和网页端用的算法必须同源 —— 模型结构、核心逻辑、训练数据得完全一致。实操中,这需要通过技术文档来证明:比如提供算法流程图,标注清楚跨平台调用的核心链路;附上代码版本控制记录(如 Git 提交日志),证明两端部署的是同一套代码;甚至可以提供性能测试报告,说明不同终端的算法输出结果一致性。
平台差异要讲清楚
即便算法同源,APP 和网页的服务形式、功能细节难免有差异。备案时必须如实说明:比如 APP 端支持离线缓存推荐结果,网页端依赖实时加载;或者 APP 侧重短视频推荐,网页端更侧重长文内容。这些差异不影响合并备案,但需要在材料中列明各平台的访问地址(如 APP 的应用商店链接、网页域名)、用户规模,以及算法在不同终端的适配方案(如响应式设计如何保证推荐逻辑稳定)。
对企业来说,合并备案最大的价值是 “降本提效”,但操作上需要做好材料整合。
效率提升体现在哪里?
最直接的是材料复用。算法原理说明、安全自评估报告等核心文件只需做一份,不用为 APP 和网页重复编写。比如某资讯平台的内容推荐算法,其 “用户画像构建逻辑”“内容匹配规则” 等核心说明,对 APP 和网页端是通用的,只需在材料中补充两端的差异化细节(如 APP 如何利用设备传感器数据优化推荐,网页如何通过 Cookie 记录偏好)。
从审核周期看,合并备案能减少重复审核,通常比分开备案缩短 30% 左右时间。常规备案流程约 2-4 个月,合并备案大多能控制在 3 个月内。
具体怎么操作?
第一步是整合技术文档。在算法说明里加一章 “跨平台部署方案”,讲清楚两端如何共享核心模型(比如通过云端 API 同步数据)、前端如何适配(如 APP 用原生 SDK,网页用 JavaScript 接口)。
第二步是规范填报信息。在备案系统的 “服务形式” 里,同时勾选 “移动应用程序” 和 “网站平台”,分别填写 APP 的应用商店链接(如苹果 App Store、华为应用市场)和网页的 ICP 备案号、域名。
第三步是补充风险防控细节。不同平台的安全风险点不同:APP 端要说明本地数据存储的加密方案(如 SQLite 加密);网页端要讲清楚 XSS 攻击防护(如内容安全策略配置),这些都得在自评估报告里单独列明。
实际操作中,算法部署可能更复杂,这些场景需特别注意:
混合架构怎么备案?
如果算法采用 “云端核心模型 + 终端轻量化运行”(比如 APP 和网页都调用同一云端 API,但本地有简单推理),备案时要提供云端 API 的接口文档(含参数、响应格式),以及终端 SDK 的技术说明,证明核心逻辑仍由云端统一控制,终端只是适配层。
用到第三方技术怎么办?
若跨平台算法调用了第三方能力(如接入大模型 API),除了主算法的备案材料,还得附上第三方的算法备案编号和合作协议,明确双方在算法合规中的责任划分。比如某教育平台的智能答疑算法,既用了自研的推荐逻辑,又接入了第三方大模型,备案时需同时提交自研部分的技术文档和第三方的备案证明。
多语言版本要额外说明吗?
如果网页或 APP 有中英文等多语言版本,需在 “服务对象” 中注明覆盖范围,并提供语言模型训练数据的来源证明(如公开数据集的授权协议),避免被认定为 “不同算法”。
合并备案的材料要兼顾 “通用性” 和 “差异性”:
核心材料不能少
营业执照、算法负责人的身份证明和工作证明(需体现管理职责)、算法自评估报告(含公平性测试、数据安全措施)、跨平台架构图(标注各终端的调用链路),这些是基础。
平台差异材料要补充
APP 端需提供应用商店上架截图、隐私政策链接;网页端要附 ICP 备案证明、SSL 证书;如果有小程序,还得加微信 / 支付宝的接入协议。
后续管理要跟上
算法更新后,若只是参数微调,可在年度报告中记录;若模型结构变了,得重新备案。另外,备案编号要在 APP 的 “关于我们” 和网页底部显著位置公示,且链接要能跳转至国家网信办的公示页面,比如某视频平台就在两端的设置页专门做了备案信息专区。
金融、医疗等领域的企业要更谨慎:
金融行业需额外满足银保监会的算法风控要求,比如信贷推荐算法要附风险模型的验证报告;医疗领域的 AI 辅助诊断算法,得提供卫健委的伦理审查证明,这些都得在跨平台备案中一并提交。
某头部内容平台的跨平台推荐算法是这么做的:
技术上,用 “云端 Transformer 模型 + 终端嵌入式推理”,APP 和网页通过统一 API 调用核心模型;
材料上,除了常规文档,还加了性能测试报告(对比 APP 的 GPU 推理和网页的 WebGL 推理延迟),以及两端的隐私保护方案(APP 用差分隐私,网页用 Cookie 加密);
最终顺利通过合并备案,备案编号在公示信息中明确标注 “服务形式:移动应用、网站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