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新闻中心

大模型备案需要通过算法备案才能进行大模型备案吗?

  1. 大模型备案
    依据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》(2023 年 8 月施行),大模型备案的核心是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全流程监管,包括模型训练、数据安全、服务内容等。备案范围覆盖直接向公众提供生成式内容服务的大模型(如聊天机器人、内容生成工具等),需提交安全评估报告、模型服务协议、语料标注规则等材料。
  2. 算法备案

    依据《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》(2022 年 3 月施行),算法备案聚焦于算法推荐服务,包括生成合成类、个性化推送类等五类算法。备案范围覆盖所有涉及算法推荐的互联网信息服务,需提交算法机制说明、安全评估报告等材料。


二、两者的关联性与适用场景

  1. 必须同时备案的情形
    当大模型服务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时(如新闻、社交、公共服务等领域),需同时完成大模型备案算法备案。例如:
    • 中国移动 “九天自然语言交互大模型” 同时通过 “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” 和 “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”,成为首个央企 “双备案” 大模型。
    • 出版领域的 BOOKSGPT、工业领域的金石大模型等均需通过双备案才能合规运营。
  2. 无需算法备案的情形
    若大模型服务不涉及算法推荐(如内部工具、特定行业解决方案),或不具备舆论属性(如企业级 API 调用),则仅需完成大模型备案。例如:
    • 医疗、金融等行业的专用大模型,若仅通过 API 向企业客户提供服务,可能无需算法备案。

    • 调用第三方已备案大模型的企业,可通过 “大模型登记” 简化流程,无需重复算法备案。

三、备案流程与实操要点

  1. 双备案的典型流程
    • 算法备案:通过 “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系统” 提交材料,审核周期约 2 个月。
    • 大模型备案:向属地网信办提交材料,包含安全评估报告、测试题库等,审核周期约 3-4 个月。
    • 案例参考:金石大模型先完成算法备案,再通过大模型备案;BOOKSGPT 则同步完成双备案。
  2. 材料交叉要求
    • 大模型备案需说明算法机制(如训练框架、优化方法),可能涉及算法备案的部分内容。

    • 算法备案需提交应用场景说明,若场景涉及生成式 AI,可能需关联大模型备案结果。



X云擎技术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18148905161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