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信部重磅宣布:中国正以5G 专利占比超 42%的技术优势为基础,全面加速 6G 研发进程!在 4 月 18 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,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透露,我国已成立 IMT-2030(6G)推进组,发布《6G 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》等50 余项研究成果,并完成通感一体化、无线 AI 等核心技术的测试验证。与此同时,全球首个6G 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已在南京投运,实现较 5G10-100 倍的极致连接能力和分米级感知精度,可实时追踪 1 公里内无人机轨迹。
6G 不仅是速度的飞跃 —— 其峰值速率将达1Tbps(5G 的 10 倍),更通过通感算智深度融合,实现 “空 - 天 - 海 - 地” 全域覆盖。例如:
- 低空经济:试验网已实现1 平方公里空域、500 米高度的无人机精准监测,未来可支撑物流配送、安防巡检等场景。
- 工业革命:毫秒级时延和 99.9999% 可靠性,将使远程手术、智能工厂机械臂控制等成为现实。
- 元宇宙入口:华为展示的70GHz 毫米波原型机,已实现10Gbps 吞吐率 + 亚毫秒时延,可实时传输 4K VR 内容,功耗仅为 560mW。
工信部明确提出 “培育面向 6G 的应用产业生态”,国内科技巨头已展开全方位布局:
- 技术攻坚:华为在法国、加拿大设立 6G 研发中心,中兴启动太赫兹通信原型验证,中国电信获 “天地一体化传输” 专利。
- 标准主导:我国主导的 IMT-2030 推进组,已联合欧盟、韩国、印度等深化合作,推动 6G 国际标准制定。
- 资本涌入:2025 年一季度,移远通信、鼎通科技等 6G 概念股净利润同比增幅超 190%,太赫兹芯片、硅光模块等细分领域爆发在即。
尽管中国在 5G 时代已奠定优势,但 6G 竞争更趋白热化:
- 技术壁垒:美国通过 Next G 联盟拉拢日韩欧企业,将华为、中兴排除在外,试图垄断太赫兹、可见光通信等高频段技术。
- 自主创新:我国正通过通感一体化、智能超表面等核心技术突破,构建差异化优势。例如,紫金山实验室研发的无蜂窝通信技术,可在人群密集区域实现 “零卡顿” 网络体验。
- 应用驱动:工信部明确将 “5G + 工业互联网” 升级为 “6G+”,推动智能网联汽车、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与 6G 深度融合。
据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预测,6G 将于2030 年前后商用,其影响将渗透至生活方方面面:
- 全息社交:佩戴智能眼镜即可与远方亲友进行3D 全息通话,甚至通过触觉手套传递握手的温度。
- 医疗革命:基于 6G 的 “数字孪生人” 可实时监测健康数据,远程手术精度达 0.1 毫米,偏远地区患者也能享受顶级医疗。
- 智能终端:手机、眼镜、脑机接口等设备将通过 6G 无缝协同,例如驾车时可通过语音指令直接调用云端算力处理复杂任务。